四川外国语大学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2805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原创推荐] 《目送》——用深情的眼眸看世界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楼
发表于 2014-6-2 16:12:44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七十三篇散文构成的《目送》,笔调温婉而意境深邃,让人很难相信它的作者是笔锋一向犀利的龙应台。她以女儿、母亲、朋友以凡人的角度,看向年老逝去的父母、远去的儿子、牵挂的朋友以及大千世界。


“我慢慢地,慢慢地了解到,所谓父母子女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:不必追。”在那篇流传甚广的《目送》里,龙应台从自己目送儿子远去想起了当初父母目送自己远去的情景,安德烈的不回头一如多年前她的决绝离去。突然明白了,很多心情,不到那个年纪便不会懂得。就像《关山难越》里写到的“《四郎探母》简直就是你整个成长的背景音乐……但是你要等候四十年,才明白它的意思。”

        等闲变作故人心。是否等我们也白发苍苍,才能明白眼前白发苍苍的父母的心?

        这多像是一种轮回。终于有一天,父母老去,我们不再年轻,曾经与父母间的角色鲜明的对话随着血脉的传承而传递下去,只是,参商互转,在对着摔门而出的孩子大喊“你要去哪里”的时候,有了一瞬间的怔忡——终于“等闲变作故人心”了,又会不会觉得,这样的幡然醒悟,晚来了几十年。

       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我们总是在应该耐心倾听父母唠叨的时候摔门而去,在他们不能唠叨的时候怀念当初。何必呢?珍惜每一寸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,用他们的心情去感受他们的爱,用我们的行动去回应他们的关怀。人生的路上,不要走得太快,等一等身后深切目送的父母,告诉他们:我一直都在。

       写到自己的父亲,龙应台总会提起一个更深远的问题:回乡。这是大多数台湾作家在都描绘过的一段特殊记忆。而龙应台,似乎是以旁观者的冷静态度看着热切的人们的,写下的文字,却总给人鼻尖一酸的冲动。“山河仍在,春天依旧,只是父母的坟,在太深的草里,老年僵硬的膝盖,无法跪拜。乡里,已无故人。(《如果》)”最为震撼的是她描写护送父亲骨灰回到大陆老家的句子,“你终于知晓,对于这山沟里的人而言,今天,村里走失的那个十六岁的孩子,终于回来了。七十年的天翻地覆,物转星移,不过是一个下午去市场买菜的时间。”每读此句,心中都会为之一动,对于那段特殊的历史,又有了更深切的感受。

她的文字何止有对历史的反思!对战争,她也给予了敏锐的评判。“这里的人,好多过了海去买瓶酱油就隔了五十年才能回来。回来时,辫子姑娘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妇;找到老家,看见老家的顶都垮了,墙半倒,虽然柚子还开着香花,拾起一张残破的黑白照,她老泪纵横,什么都认不得了。(《四千三百年》)”明明是那么平淡安静的句子,却字字散发着力量,揪着你的心,久久不能释怀。

在《目送》这本书里,不仅仅有对父母亲情的怀念、历史战争的反思等深沉的话题;也有对时光流逝的喟叹——“妈妈要回的家,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、邮差找得到的家,她要回的家,不是空间,而是一段时间。(《回家》)”有对生命轮回的探求——“我的前半生是个王子,后半生是个乞丐,但是王子和乞丐像一条河上的上游和下游,其实一直同时存在,只是当下不知道而已。(《苏麦》)”有对幸福的定义——“幸福就是,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,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,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,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。(《幸福》)”有对虚无灵魂的叩问——“有一种寂寞,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,一条知心的狗,或许就可以消减。有一种寂寞,茫茫天地之间‘余舟一芥’的无边无际无着落,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,素颜修行。(《寂寞》)”更有对友情亲情的感知——“他,有时是她,时不时来一个电话,电话絮絮讲完了,你轻轻放下听筒,才觉得,这其实是个‘相见亦无事,不来常思君’的电话——什么事都没有,扯东扯西,只不过想确认一下你还好,但是一句思念的话,都没有。(《牵挂》)”

       至少,她教会我一种态度:用深情的眼眸,慢看人生的潮起潮落。忽然就想起遗落在心底的一个悠远的梦:我有小屋一栋,屋前开着大片紫花地丁,一只不算漂亮的黄色小土狗在花间刨土,埋着自己心爱的骨头。屋旁或翠竹一片,或梧桐一棵,或莲花一池。清风相伴,云影徘徊,或坐或卧,自在悠闲……

我从没有见过笔锋尖锐的龙应台是什么样子的。从充满温暖回忆的《孩子你慢慢来》到“坦率的近乎痛楚”的《亲爱的安德烈》,再到如今的这本深邃、静谧的《目送》,我看见一个母亲,一个女儿,一个温暖的作家的角色重合,我看见在这个五十岁的女人的世界里,没有暮霭沉沉,没有悲天悯人,她仍旧在用敏锐深情的眼眸注视着人生。就像一个预言家,告诉二十岁的我,今后的人生路上,有哪些是容易忽略又不能失去的风景。

       如书封所写:她写尽了幽微,如烛光冷照山壁。这是一本生死笔记,深邃,忧伤,美丽。

通讯社文学部:唐一丹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访问本页请
扫描左边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 本网站声明
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,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!
站长联系QQ:7123767   myubbs.com
         站长微信:7123767
请扫描右边二维码
www.myubbs.com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四川外国语大学论坛 ( 琼ICP备12002442号 )

GMT+8, 2024-5-17 08:51 , Processed in 0.045553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.3

© 2001-2013 大学排名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